不讲客户的问题,只讲产品的逻辑,是不容易出错,但也不容易成交。
首先,这其实是对一个常见但被忽视的业务行为的批评:
销售或业务在做产品演示时,沉浸在自己的节奏和语言里,把注意力放在“演”上,而不是“听”上。
这类演示有几个典型特征:
按 PPT 节奏走,哪怕客户早已失焦也不变速
所有场景用自己的话术讲,没有一句客户原话
客户插话会显得“打断节奏”,于是不自觉回避对话
讲完“自己想讲的”就觉...
“反标准化”的“新”需求曲线可能已经出现了…
曾几何时,谁家产品不打出一句“可为 KA 客户定制”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在 SaaS 和企业服务行业,KA 客户意味着是金字塔顶端的服务标准:专属部署、私有化接口、场景式开发、甚至包括组织变革建议,都是“定制化”的体现。
现在呢?
越来越多厂商开始“躲”着定制化的需求走了。
销售那边收到 KA 的私有部署诉求,拖;客户成功那边接到个性需求的诉求...
以大多数客户服务深度现状之低我们还没有资格去顾虑其他的。
昨天的文章已经揭示了现在的 SaaS 公司老板已经给不起客户成功精细化运营的预算,那对于 CS 来讲抛开昨天那些正确的解法废话,现实可行的路径是什么?
批量化。
是的,别再指望 CS 温情的做好“一客一档”的精细化运营寻求 KA 客户的质变,更应该注重的是通过批量运营 SMB 客户以求量变带来质变。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增量的利润 ...
从砍预算来讲,其实,大家对客户成功都是有一点失望的。
2025 年上半年,SaaS 行业重回销售主导逻辑。
各大 SaaS 厂商重新押宝销售的背后,是客户成功没有跑出应有的线性增长。
Salesforce 一季度财报显示,AI 与 Data Cloud 年化收入超过 10 亿美元,同比翻番,超过 60%的大单都包含 Agentforce AI 产品。
AI方向的原生厂商和巨头投入过重意味着*...
挣钱的 SaaS 产品都在定义标准,不是吗?
我们总以为:
产品应该有“理念”,用户可以被“教育”。
但现实是:
在用户连用都没用过之前,谈教育就是自嗨。
真正成功的产品,从来不是因为理念高明,而是第一时间让用户“自然而然”就能上手。
这不是无师自通的天赋设计,反倒是站在客户角度想问题的“刻意为之”。
01抖音的划一划,是体验的降维打击在短视频火之前,中场视频网站的用户要找到一个自己想看的视...
客户不会直接告诉你他在意什么。
他说的是 A,真正在意的是 B。
你听得出弦外之音,你才有资格谈客户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客户说的,永远不是他在意的“系统是不是还能再智能点?”
听起来像在提产品意见,其实意思是:
“我不想每天手动导报表给老板。”
再深一层是:
“我怕老板觉得我啥也不会。”
高手 CS 从不按字面理解客户的话,而是顺着情绪找动机。
客户反应快慢,是判断关注度的金标准你丢出去...
大多数人和客户沟通,都是“把话说完”。
但高手沟通,永远会留一个“尾巴”。
什么意思?
就是每次聊完之后,不是“那我们保持联系”,而是当场提出——
“下次我们什么时候再同步一下?”
“你那边大概需要多久,我到时候主动联系你。”
“我们就定在下周三,把今天的内容推进一步。”
这一步,看起来只是礼貌,其实是你主动把下一步锚定了。
为什么这招这么有用?因为节奏感这件事,永远不能交给客户。
你说“保...
陌生客户最怕两类人:一个是来卖东西的,一个是来走流程的。
而客户成功如果不小心,很容易看起来就是那两种人中的其中一种。
但真正的高手,往往能在第一次接触时,就让客户觉得:“嗯,这个人懂我、靠谱、可以聊。”
那么,客户成功要如何做到这一点?
——核心就一句话:
不要急着“解释你是谁”,而是要先“让客户认出你是内行”。
以下是三个关键动作,帮你在“第一句话”就打动客户:
一、借身份:别靠介绍...
今天聊的其实是客户成功的职责范围,但我得先问一句:
什么叫“多点”?什么叫“少点”?
这两个词本身是模糊的。
如果不定义清楚,毕竟抛开计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那我们讨论的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先做以下定义:
“多点”指的是 CSM 涉足多个原本不归自己职责的环节,比如:项目推进、收款催办、产品共建、技术对接、续费谈判等;而“少点”则是回归单一的客户运营本职,比如活跃提升、客户健康度维护。
但这其...
这几年,“客户成功”被讲得太多了,几乎成了所有 B 端公司的口头禅。
SaaS 公司配 CSM,消费品搞私域,做服务的全员“围着客户转”。
说到底,大家都在想一件事:怎么把客户留下来,怎么让他们用得爽、付得起、续得上。
但我越来越觉得,很多公司对“客户成功”的理解,其实是有问题的。
甚至有点走偏了。
他们以为:客户成功 = 服务越多越好。
客户要啥都给,客户有问题马上响应,客户没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