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了几百家客户之后,我发现内部分享欲减退,是企业衰落的标志

见过了几百家客户之后,我发现内部分享欲减退,是企业衰落的标志

Anjou Duan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有没有想过,公司内部越来越少的发言和交流,不是因为大家太忙,而是一个潜在危机的信号?

在从业生涯为众多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以及交流中,我开始意识到,内部分享欲的减退,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而是企业走向衰落的前兆。

它并非简单的人际互动问题,而是企业系统性问题的显性症状。


分享欲:人性与组织文化的双重表现

分享是一种极具社会意义的行为,它象征着信任、合作和共同成长。

我们人类天生有分享的倾向,但在企业环境中,分享行为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当分享欲减退,背后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两个维度。

组织层面

企业文化与权力结构是影响分享欲的关键因素。

如果一个企业强调竞争性而非协同性,那么分享就会被视为“暴露弱点”或“丧失竞争优势”。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特别是在利益分配不均、部门间利益冲突严重的情况下,团队之间的信息流动会逐渐减少。

员工会把知识视为一种稀缺资源,团队之间的合作会被“部门墙”隔断,企业信息流动自然会停滞。

而当知识和信息被“私有化”,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创新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个体层面

分享行为需要心理安全感的支持。

如果员工感受到组织内部存在严苛的绩效考核机制,或者担心自己的分享会被他人利用甚至被领导批评,他们就会选择自我封闭。

分享欲的减退其实反映了个体对组织信任度的下降,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怀疑。


我举一个个人的例子: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种环境下的员工大多数会表现为“反驳型人格”。

就算你说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他也会说“也不一定,阴天就看不到”。

不符合逻辑甚至没有什么营养,纯粹是为了反驳而反驳。

不说别人,我曾经也一度以为我反驳别人是因为爱思考,爱较真,但现在想想不尽然。

当然,我的例子可能听起来有些极端,但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在某个组织中,无论你做什么,似乎总是有人否定,甚至连自己都会产生“是不是我真的哪里做得不对”的怀疑?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那你或许能理解,这种环境中的员工,其实在潜意识里带着一种敌意。

这种敌意有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未必能察觉到,但它确实存在,并且在无形中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氛围和协作。


分享欲与企业活力的内在关联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信息的流动就如同血液循环一般,维持着组织的活力与健康。

当分享欲减退,信息的流动性下降,这种停滞会在多个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1. 创新的熄灭

    创新需要多样化视角的碰撞和交融,而这些视角的来源正是信息的开放与分享。

    当分享欲减退时,知识和经验被束之高阁,创新便无从谈起。

    著名管理学者加里·哈默尔(对,就是核心竞争力一词的作者)曾写到:

    此书上升到官僚体制和人文体制之辩
    此书上升到官僚体制和人文体制之辩

  2. 效率的低下

    信息孤岛的出现会导致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在一个不愿分享的组织中,团队之间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信息的搜寻和验证,整体效率大打折扣。

    某种程度上我们 SaaS 协作行业的存在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本文强调的都是有意中的无意为之,但实际客群里还有很大一部分体量的客户是无意中的无意为之。

    数字化是一种极其有效的信息传递通路。

  3. 文化的退化

    分享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本的积累。

    当分享欲减退,员工之间的信任感逐渐消失,合作的意愿也随之下降。

    这种退化会进一步加剧企业内耗,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整体营收变差,部门各自为政,员工只求自保;
    员工只求自保,部门各自为政,整体营收变差。


衰落的系统性解读

企业的衰落,往往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

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息流动性是决定系统韧性的重要因素。

简单的理解就是局面越不乐观越要跟团体信息对齐,以确保应对外界举措是建立在对局面的完整认识下的有的放矢。

当分享欲减退,企业内部的适应性降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也会变得迟缓。

此时,即使市场表面数据暂时稳定,企业内部的衰落已悄然展开。

三个特征:

1. 信息停滞,决策盲目

没有信息的企业,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管理层无法掌握真实情况,基层无法获得清晰指令,整个企业的决策效率会迅速下降。

2. 信任崩塌,协作瓦解

分享行为减少的背后,往往是团队信任的缺失。而信任是协作的基础。一旦员工彼此设防,部门间的合作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3. 创新枯竭,文化退化

分享是创新的前提。如果没有想法的碰撞,企业就会变得封闭,创新速度显著下降。文化上,也会从协作型转变为防守型。


这种现象还让我想起了“熵增”理论。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如果没有持续的能量输入,系统的秩序就会逐渐崩塌。

而分享欲的减退,正是熵增的过程:

缺乏分享让企业的资源和信息无法流动,组织逐渐走向内耗与失序。

且不说企业,个体不同样如此吗?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实践中的启示

在我服务的一家科技企业中,他们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知识分享平台和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分享行为成为常态。

甚至在做研发管理工具交付的时候我的交付重心完全不是产品、研发管理等模块,而是应客户所求的知识管理。

他们鼓励员工不仅分享成功经验,还分享失败案例,并且将这些行为与绩效考核挂钩。

结果显示,这种机制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参与感,还极大地推动了跨部门的协作与创新。

这家初创企业的结局是被收购了,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讲:他们确实值得。

相比之下,另一家传统制造企业由于多年形成的“山头文化”,部门之间完全封闭,任何信息都需要通过层层审批才能传递。

这种情况导致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企业内缺乏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最终在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没有那么快意恩仇的例子说倒闭就倒闭,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不过 License 减少是现实的,是不是又巧妙的 cue 了一下客户成功。


结语:分享欲的本质是企业的健康风向标

内部分享欲是企业文化、信任与组织健康的集中体现。

当分享欲减退时,企业内部的“活水”枯竭,创新和效率将成为无源之水。

对于管理者而言,如何激发和保护分享欲,将是企业持续成长的重要命题。

毕竟,一个愿意分享的组织,才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组织。

就像近期聊天中很多朋友问我:

“这家公司是不是要黄了,我是不是该抽身跑路?”

我想,注意观察你们公司中的“分享欲”的变化,会比你有没有准时收到当月工资更加可靠。

如果部门会议上,每个人都低头不语,会议室安静得像深夜的地铁;

团队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时,明明有人知道答案,但没人开口;

甚至你发现,大家对彼此的工作内容根本不了解,问题卡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那不用犹豫了,员工之间开始沉默就意味着企业失血了。

  • 标题: 见过了几百家客户之后,我发现内部分享欲减退,是企业衰落的标志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4-12-31 16:32:03
  • 更新于 : 2024-12-31 16:34:13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4/12/31/见过了几百家客户之后,我发现内部分享欲减退,是企业衰落的标志/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