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SaaS公司忽略的趋势,向内看

一个被SaaS公司忽略的趋势,向内看

Anjou Duan 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一无所知

当内生需求重新被看见,或许该省省力气出海。

过去两年各大 SaaS 厂商策略过于聚焦“出海叙事”:

国内竞争激烈、成本攀升、红利见顶,于是企业转向海外寻增长。

但问题在于,这种出海往往是流量出口,不是能力外溢。

缺乏核心竞争力,只是沿用国内打法换个市场去烧钱,最终形成“出海幻觉”——

看似全球化,实则是国内溢出。

1. 被误读的出海热

这两年,几乎每个营销大会的关键词都离不开“出海”。

PPT 上满是海外渠道案例、跨境投放曲线、东南亚增长数据。

仿佛只要出海,就能摆脱内卷、实现品牌的“第二增长曲线”。

可真正跑出去的企业都知道,出海不是逃离,而是再一次的重赛。

同样的打法、同样的内容逻辑、同样的价格战,只是换了战场。

那些把流量模式复制到海外的公司,很快发现:

换个语言,并不会让产品更有竞争力。

所谓“国际化”,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国内疲态的延伸”。

但财报中,所有的不顺都归罪于客场的限制性条件。

2. 内生需求的回流

与此同时,一个更沉默的趋势正在国内发生。

新能源、工业软件、操作系统、国货品牌、智能制造——

这些词不再是政治正确的装饰,而是商业实绩的来源。

消费者的心智、产业的链条、资本的偏好,都在悄然内转。

我们能看到的,消费端,国产品牌已经能在品质、设计、供应链协同上满足中高端市场;产业端,信创、工业软件、新能源链条正形成替代与创新的双循环动力。

这些需求并非“救市政策”,而是真实的系统性更新。

国内市场的复杂度,正成为创新的训练场。

从供应链柔性到渠道数字化,从 AIGC 到自主算法,真正的竞争力,正在内部循环中被打磨出来。

当中国市场能自我验证、自我消化、自我放大,营销就不再需要追逐“海外成功学”的幻象。

营销的错觉在于,它仍然以“外需拉动”为主,而忽视了内部升级的消费与产业自洽。

3. 国产化的系统性觉醒

过去我们说“国产替代”,带着情绪和防御。

现在它变成了冷静的供给逻辑。

如果说过去的国产替代往往是情绪驱动,比如国潮风、情怀营销,或许是这样的。

但现在的现在的国产化是系统工程:

芯片、AI 框架,到工业自动化、材料科学,国产化已不再靠情绪动员,而靠体系积累。

这意味着市场已具备内循环的闭环能力,可以靠技术与协同,而非口号,维持增长。

一旦供给能稳定支撑需求,出海就不再是“生存选项”,而是“加分项”。

营销忽略的,是这种“内生结构的成熟”。

它不喧哗,不做眼球,只在中国智造的体系下慢慢生根。

4. 慢下来,打透国内

与其执着于讲一个“世界喜欢中国品牌”的故事,不如先把“国内真正喜欢谁”讲明白。

出海可以是结果,但不应是方向。

任何厂商的战略方向都应服务于本土环境尤其是政策。

真正的品牌,不靠漂洋过海,而靠立得住的体系。

国产化不是一场昙花,而是一种根系,放下“国际化=高端化”的偏见与傲慢,在国内完成产品与品牌自洽后再出海,才是可持续的路径。

在新的循环里,真正能打的品牌,也未必需要急着证明给世界看。

  • 标题: 一个被SaaS公司忽略的趋势,向内看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11-09 18:11:14
  • 更新于 : 2025-11-09 18:12:24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11/09/一个被SaaS公司忽略的趋势,向内看/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