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销售,一定要违心吗

做销售,一定要违心吗

Anjou Duan 看天地之间皆漠漠

不是必然,关键在个人的选择和环境。

在很多人眼里,销售就意味着嘴甜、能说会道,甚至油腻。

似乎只要干这一行,就得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自己心里不认同的事。

这种印象为什么如此顽固?

它真的是销售职业的宿命吗?

1. 为什么销售容易滑向违心

销售的目标很直接——让客户下单。

而要让人掏钱,得满足两个条件:客户信任你、客户觉得值得。

这两个条件在现实里往往需要加工——把有利的一面放大,把不利的一面缩小。

这时候我们再引入这个问题——销售的工作本质是什么?

销售的核心任务是促成交易,达成结果。

所以在现实中,销售所售卖的产品常常需要“调整呈现”——也就是话术、情绪、信息的加工。

这是销售的灰色区间,违心在销售中并不奇怪。

2. 那销售本质之外呢?

就变成了一个价值观考题:

销售是“以结果为导向”还是“以价值为导向”?

如果是前者,就容易为了成交放弃原则;如果是后者,则会坚持不违心,即便短期损失部分订单。

我们很难说销售活动不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 信息不对称:客户很难完全掌握产品所有信息,销售可以选择强调有利面、弱化不利面。
  • 激励机制:销售薪酬大多与成交挂钩,奖金比例让他们倾向于短期结果。
  • 竞争压力:同行都在夸大优势,你保持真实可能被淘汰。
  • 情感策略:销售需要与客户建立情感连接,这会催生“社交违心”,比如虚假赞美、假装兴趣。

如果把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违心是顺利成章的事情,几乎没有阻力。

除非销售有足够的外部保护(比如公司制度奖励真实销售)或内部坚守(个人价值观、职业信条),否则很容易被同化。

3. 不违心的可能性

然而,违心并不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要做到不违心,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 产品力足够强,客户能直接感知到价值,不必靠虚假承诺支撑销售话术。
  • 组织文化重视长期关系,鼓励维护客户而非一锤子买卖。
  • 销售自身专业过硬,能用事实、数据和行业洞察说服客户,而不是靠情绪操控。
  • 愿意接受短期业绩的牺牲,换取长期的信任和转介绍。

我见过这样的例子:

一位销售,从不隐瞒产品的局限性,甚至会主动建议客户去试试竞品。

几年后,他的客户群稳定且忠诚,许多合作项目都是主动找上门的。

这种销售客户能感觉到他是站在自己一边的。

4. 这是一场选择题

说到底,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结果导向价值导向的冲突。

  • 结果导向:成交至上,过程只是手段,违心无可厚非。
  • 价值导向:过程必须守住原则,即便签单少,也不能牺牲底线。

多数人感受到的,是被结果导向笼罩的销售生态,因此才觉得“销售必违心”。

但如果有人选择了价值导向,并且有能力、有环境支撑,他就能用真诚活下来,甚至活得很好。

而且还有一个可能是有两种违心的定义

  1. 礼貌性的社交话——比如你不是真的觉得客户今天发型好看,但说一句是为了气氛,这类违心属于职业礼节,风险低。
  2. 实质性虚假——比如明知产品功能达不到客户需求还硬说没问题,这类违心不仅伤害客户利益,还损害自己长远生意。

关键在于,人们往往混淆了这两种违心,把前者和后者都归到“销售必违心”的印象里。

但实际上,前者在多数职业都存在(医生、老师、客服…),并非销售独有;而后者是否发生,取决于个人原则和组织文化。

结语

做销售,不必然要违心,但违心很容易——它顺应了人性弱点,也顺应了商业竞争的短期逻辑。

因此我们考虑的“做销售,一定要违心吗?”,如果回答“是”,就等于承认销售是一份道德绑架职业;如果回答“不是”,就必须承认职业选择里存在不同路径。

至少后者某种程度上可以推翻这个问题的必然性的,还是要看个人。

  • 标题: 做销售,一定要违心吗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8-10 19:16:37
  • 更新于 : 2025-08-10 19:17:44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8/10/做销售,一定要违心吗/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