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研和销服,天生冤家?
为什么这两方目标和想法总是差那么多?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分别是什么?
某家科技公司周一早上的跨部门例会。
销售总监一脸焦急:“客户下周就要交付,如果这次功能做不到,订单就黄了!”
研发负责人眉头一皱:“那是不可能的,架构根本不支持,而且你们上次不是答应只做核心功能吗?”
会议室的空气瞬间凝固。
有人轻轻翻动 PPT,有人低头玩手机,有人小声嘀咕:“又来了。”
这样的场景,在无数公司上演——甚至比你刷短视频的频率还高。
1.为什么他们总是“不同步”?
产研(产品+研发)和销服(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看似同一个公司里的“左右手”,目标都是为了让产品卖出去、公司赚钱。
但一旦进入具体执行,往往变成“左右互搏”。
研发的世界:
他们更像工匠,关注的是技术可行性、功能完整性、架构稳定性。
一个按钮的交互逻辑,一个接口的响应速度,他们能反复琢磨一整天。
销售的世界:
他们像冲锋的战士,盯着季度指标、竞品动态、客户情绪。
一个大客户的投诉、一个竞争对手的新功能,都可能让他们彻夜难眠。
用体育类比:
研发在跑马拉松,要稳、要耐力;销售在跑百米冲刺,要快、要爆发。
可公司却往往用同一套考核表,去评判谁跑得好。
结果必然是——谁都觉得委屈。
2.矛盾背后的“五根刺”
信息链路失真
客户在销售面前说:“我想要一个像 XX 那样的功能。”
到研发那儿,可能就成了:“客户要个搜索框。”
细节和背景全没了,研发做出来的东西和客户脑海里的画面,完全不是一回事。激励机制不同
销售的 KPI 是签单额、回款率;研发的 KPI 是 Bug 率、稳定性、按期交付。
一个追速度,一个追质量,谁也不想为对方的指标负责。时间感差异
销售的时间单位是“季度”,研发的时间单位是“年度”甚至“三年规划”。
销售关心的是下个月能不能拿到奖金,研发关心的是产品两年后会不会被淘汰。资源焦点不同
销售希望优先满足大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哪怕是牺牲通用功能;研发希望集中精力打磨核心模块,不想被各种定制分散资源。缺少共同战略
在很多公司里,产品路线和市场打法是平行制定的。
研发在闭门画蓝图,销售在市场拼命签单,直到上线前一刻才“碰头”,发现方向完全错位。
3.有解,但要下狠手
第一刀:让研发去见客户
光在会议室听需求是没用的,必须让研发亲自看到客户怎么用产品、遇到什么痛点。
甚至让他们感受客户那种“用得不爽”的表情,这种冲击是任何文档替代不了的。
坑:别搞成“走个过场”,一定要有明确的观察清单和记录。
第二刀:让销售参与产品规划
不要等产品路线拍板了才通知销售,他们在前线收集的情报,可以帮研发少踩很多坑。
坑:避免销售只带着大客户的声音进来,忽视了普遍用户需求。
第三刀:统一考核语言
建立跨部门 OKR,比如市场占有率(销售关注)+上线稳定性(研发关注),用同一套目标拉齐所有人的方向。
坑:指标太多会让人无所适从,建议控制在 3-4 个核心目标。
第四刀:小步快跑试错
用 2-4 周的迭代周期先验证需求可行性,避免“大而全”项目让双方陷入对赌。
坑:试错要有明确退出机制,不要一试就拖半年。
4.从冤家到战友
产研和销服的冲突,不是因为谁对谁错,而是站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时间维度不同。
如果你只站在自己的阵地看问题,就会觉得对方是绊脚石;如果你走到对方的战壕里看一眼,可能会发现——
原来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奔跑。
好产品,不是做出来的,是卖出来又能用下去的。
当这句话变成全公司的共识,冤家就能握手,战场就能变成赛道。
- 标题: 产研和销服,天生冤家?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8-09 19:01:43
- 更新于 : 2025-08-09 19:03:30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8/09/产研和销服,天生冤家?/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