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把服务做成商业化产品的客户成功,趁早裁了吧

没有把服务做成商业化产品的客户成功,趁早裁了吧

Anjou Duan 看天地之间皆漠漠

免费服务的阶段性价值窗口已经过去了吧。

在这个时代,“无偿服务”不再是客户成功的荣光,而是企业利润的黑洞

企业总以为,客户成功团队是锦上添花的存在——帮忙维系关系,帮忙提提满意度,顺便挡掉一些流失风险。

于是,给的目标模糊,给的资源有限,做出的成果“难以量化”,最后只能被视作成本中心,成为裁员名册上的常客。

但残酷的现实是:

如果你的服务不能转化为可计价的商业产品,那么客户成功的价值迟早会被清算。

一、“无偿服务”的幻觉正在破裂

客户成功最初的设定,是为了客户的长期成功,保证续约与增购。

可是多年来,很多团队被误解成“售后客服的延伸”——做陪伴、做教育、做答疑,甚至连客户加个班都要陪。

问题是,客户要的从来不是你的“热情”,而是能让 TA 赚更多钱的能力,所谓的 “客户成功”

同理,如果你给出的价值无法被企业内部计量,无法转化为收入,老板凭什么在利润表上给你留位置?

更扎心的是,客户自己也在算账。

当服务对他们而言是免费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天然会变成“可有可无”。

没有价格,就没有价值感,这是所有商业行为的铁律。

二、把服务做成“可卖的产品”,才是客户成功的生死线

真正的客户成功高手,早就不再把自己定位成“运营成本”,而是主动把服务包装成商业产品的一部分。

比如:

  • 套餐化:基础陪伴免费,但深度诊断、定制方案、专项增长加速营收费。
  • 能力化:把陪跑经验提炼成工具、模版、智能化服务模块,让客户像买产品一样买“服务能力”。
  • 结果化:和客户签下“服务后置付费协议”,你的服务成果直接绑定客户收益。

第三条,初看到的时候惊为天人。我当时立马想到一个类似的案例:京东 Plus 会员的“没省够全额退费”。你花钱开了会员,如果一年下来省下的钱没抵过年费,京东会把差额退给你;而省够了,超出部分也只按照会员价扣费。

这背后的逻辑是:结果对齐、价值可见、风险共担。

客户不怕花钱,怕的是“花冤枉钱”。

当客户成功能做到“结果不达标,不收钱”,反而能让客户掏钱更痛快。

因为此刻,你卖的不是服务时间,而是可量化的、对赌结果的增长能力

这样一来,在公司内部来讲,你的存在不仅不会被视作负担,反而变成企业新增收入的发动机

而老板对“能赚钱的部门”,一向格外宽容。

三、为什么很多客户成功做不到这一步?

根源有四:

  1. 思维惯性:还停留在“服务就是免费赠品”的思路,缺乏产品化意识。
  2. 组织结构问题:客户成功被锁在交付末端,没有话语权,也没有二次商业化权限。
  3. 能力及效果问题:团队成员服务能力尚未够到客户愿意为之付费的门槛。
  4. 缺乏可标准化的方法论:很多服务依赖个体能力,无法沉淀成可卖的模块。

但这是借口吗?不是。

只要你继续以“无偿服务”的姿态存在,你就注定在下一次成本优化时被问一句:

“既然没法创造收入,那你留下来干嘛?”

四、结语:客户成功的未来,不是陪跑,而是卖“增长引擎”

客户成功如果继续扮演无偿陪伴者的角色,终局只有两条路:

  • 被财务砍掉,留个“感谢你的付出”的场面话;
  • 被客户边缘化,变成“传统售后”。

而真正能穿越周期的客户成功,会做三件事:

  1. 把经验和方法论产品化,打包成可交易的模块。
  2. 把服务结果和客户商业指标绑定,用数据说话。
  3. 把自己从成本中心推向利润中心,让服务成为企业可以卖钱的“升级产品”。

在商业世界,无偿是最贵的奢侈品

如果客户成功的“服务”本身不学会定价、不能变现,企业早晚会帮你做出最冷酷的选择。

可能有读者会想:

危言耸了,客户成功还有续费和增购的大头呢,你就没有考虑吧?

但这两个领域背后的能力要求销售和续费经理不比你强吗?

还是你觉得你在销售领域干的过销售?

所以,要么让服务变成收入,要么被优化掉。

客户成功的出路,只剩这两条。

  • 标题: 没有把服务做成商业化产品的客户成功,趁早裁了吧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7-29 18:10:30
  • 更新于 : 2025-07-29 18:15:55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7/29/没有把服务做成商业化产品的客户成功,趁早裁了吧/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