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好用服务好评还不够,客户成功要交付“感受”
从“交付业务成功增量”到“交付感受”,客户成功应当变得不同了。
你以为你交付的是产品功能,用户却在等待一种感受。
你做了详尽的 onboarding 流程,发送了精致的邮件提醒,KPI 上的活跃曲线也往上走了,但你始终隐隐觉得:客户“没有爱上你的产品”。
那种“习惯性使用、主动传播、长期续费”的状态,始终没能真正发生。
为什么?
因为客户成功,不只是交付一堆功能按钮,而是要交付一种——使用过程中的情绪满足感。
钉钉 vs 飞书:都能打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喜欢?
在企业服务领域,钉钉和飞书是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产品。
功能上,他们都能实现打卡、群聊、日历、审批等高频需求,逻辑上无缝覆盖工作流程。
但从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体验来看,钉钉代表的是强功能、强业务接入和覆盖属性,它把“完成工作”放在首位;飞书则在努力构建“故事性”,它不只是工具,而是一种新工作方式的倡导者(“先进组织…”),它强调文化、风格、体验——这就让用户有参与感和身份感。
这也符合长久以来这两家产品给人的感受:
- 钉钉是公司发的“工作枷锁”,通知响了就心跳加快;
- 飞书则像是“在和同事玩耍”,界面清爽、动画自然、文案温和。
前者传递的是“权威”和“执行力”,后者传递的是“文化”和“归属感”。
所以不难理解 NPS 或者内部推广上,钉钉需要从上往下贯彻,飞书需要自下而上涌现。
这就是功能和感受的分野:功能是最低门槛,感受才是决定忠诚度的上限。
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好像最近都在补足自己的短板。
钉钉的功能性,飞书的故事性是这两个产品自己的围城。
客户成功不能只看“用没用”,要看“想不用的时候还愿不愿用”
很多 CS 团队仍然停留在“客户有没有上线、有没有活跃、有没有售后反馈”的阶段。
但真正成功的客户,是即使有别的选择,也不想换掉你。
为什么?因为他“用了你之后,感觉自己变得不一样”:
- 飞书让他觉得自己更像一家现代公司;
- Notion 让他觉得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条理;
- Figma 让团队协作像是在玩,而不是在开会。
这是产品体验里的“感受力场”。它不是效率逻辑,而是身份逻辑。
情绪价值,是被严重低估的 ROI
你觉得“愉悦体验”只是加分项?
实际上,它正在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在你身上多停留 5 秒,是否愿意推荐你给别人。
用户会忘记你今天修了哪个 bug,但永远记得:
- 第一次登陆时你给的欢迎语是不是像朋友;
- 打开失败时你是不是说了“没关系,我们再来一次”;
- 成功使用某个功能后,你有没有给出轻巧的反馈动画。
产品是冷的,但体验是暖的。情绪价值,才是记忆的入口。
如何让客户“爱用”你的产品?
这不是一个 UI 设计问题,是客户成功团队需要主导的体验策略。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思考:
- 场景感:别只写“帮助文档”,写“你在会议前 5 分钟可以这样做…”
- 语言风格:能不能少点“系统检测到”,多点“我们刚刚留意到…”
- 用户仪式感:第一次成功使用一个功能时,有没有一点“庆祝”或“认可”?
- 设计一致性:风格统一的页面,比跳转杂乱的功能堆更有“温度”
- 反馈节奏:出错时别只报错,给出“可修复感”,让人愿意继续尝试
比如钉钉生态里有家服务商——合智互联,他们在每次客户项目启动会上都会准备一个 “开工蛋糕”。是不是好吃不重要,重要的是:仪式感一下就到位了,客户当场就“重视起来”了。而且,项目还没怎么推进,关系已经先暖了三分。
这是“产品心理学”,更是客户成功的“体验布道”。
写在最后
你交付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 SaaS 系统,也不是一份上线报告。
你交付的,是:
- “客户每天打开时的第一反应”;
- “客户向上级汇报时的底气”;
- “客户在聊天群里说:这个真不错”的那一瞬间。
客户成功的终点,不是让客户用上了产品,而是他用的时候,会笑一下。
你把体验做到了情绪的深处,客户才会走到你品牌的中心。
愿你的交付,不只是功能,而是让人记得住的体验感。
- 标题: 产品好用服务好评还不够,客户成功要交付“感受”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7-25 17:47:25
- 更新于 : 2025-07-25 17:50:19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7/25/产品好用服务好评还不够,客户成功要交付“感受”/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