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之后,你必须成为1/10才有职业寿命可言

25岁之后,你必须成为1/10才有职业寿命可言

Anjou Duan I need money.

几年前,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有一个准则:不招募 25 岁以上的老人。

这不是一句鸡汤式的焦虑制造,而是一张冷冰冰的数据图像背后的真相:

我后台的读者数据,未知和60岁以上的共有2个,忽略处理了
我后台的读者数据,未知和60岁以上的共有2个,忽略处理了

“职业存在权”的分层机制,25 岁之后才真正启动。

为什么我会认为这句话有一定合理性?

甚至我自己,也已经是那个“25 岁之后、还找不到工作”的那种人了但我依然这么坚持认为?

因为我真的见过。

我做过面试官,我也会邀约 25 岁以上的候选人来聊。

但说实话,在我的判断体系里,他们的通过率并不高。

不是能力不行,很多人经验丰富、知识扎实,但问题恰恰在这——经验和知识,跟年龄正相关,本身不是稀缺品。

而在真正决策的时候,我必须考虑成本:

一方面,我可能给不起他们期望的薪资;
另一方面,他们也未必比 25 岁以下的人更有创造性。

说到底,他们已经不是“未来资产”,而更像一项“稳定支出”。

而我更倾向的,是那些风险低、可塑性高、还能调教的年轻人。

这不是偏见,这是现实。

当你身上只剩下经验的时候,你已经很难被高估了。

还是帮大家拆解下真相吧

好,上面可能主观了,我们重新深思这个问题。

再看数据
再看数据

先把表象打碎,重新分析图上的数据:

图上的数据不是“年龄分布”那么简单,它是一场群体性职业命运的沉默投票

26 到 35 岁的人

117 人在 26-35 岁,占据了近 63%的比例。

这个阶段的人,是有得选、还有力气选择的人

他们往往自觉还在赛道上,心里也残留着对“上升可能性”的信仰。

不是每个人都理性,但大多数人还“没死心”。

36 到 45 岁的人

而到了 36-45 岁,骤降到 35 人。

不是人少了,而是他们从某个时候起,不再阅读这些内容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职业路径已经定型了,要么成了管理者,要么被管理,要么被边缘化——但无论是哪种,都“失去了选择”。

46 岁的人

再看 46 岁以后,13 人,7%。

这不是读者的老化问题,而是再往后,职业选择几乎不再存在,只剩生存。

所以,这张图不是年龄层分布图,它是 “社会如何处理你”的时间轴,是 “主流叙事何时停止与你对话”的图谱。

如果你把它当作商业漏斗

大家都习惯谈商业策略、增长模型,但很少人意识到:年龄,其实也是一个职场的时间漏斗。

从后台数据看,26 到 35 岁占了 63%,而到了 36 到 45 岁,只剩下 19%;再往后,46 岁以上,仅占 7%。

每跨一个年龄段,几乎就是一次接近三分之一的筛选

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想从 25 岁活跃到 60 岁,你就必须在 35 岁前成为那个被“筛”出来的人

你不需要成为最顶尖的,但你要成为那 10%还能留在牌桌上的人。

可能我的表达都有问题,1/10 已经算是顶尖的过滤了。

我没有加任何主观色彩吧,只是陈述了一个冷冰冰的事实。

接下来可能会主观

现在说“25 岁之后你必须成为十分之一”,不是在谈成功学,是在谈职业存在权的分层机制

从 25 岁开始,社会开始悄悄改变对你的要求:

不再是“你够努力就行”,而是“你值不值得继续培养”。

也就是说,从这时候起,你不是和别人比努力,而是被当成投资项目来衡量——你是不是那个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可能有回报的人?

这就解释了“十分之一”的逻辑。

“十分之一”不是数量分布,而是一种结构分层

真正有决策权、资源控制权、行业影响力、方向判断力的那群人,从 25 岁以后开始往上冒。

而剩下的九成人,即使也在努力,也开始越来越像是一种职业系统的“背景音”:可被替代、可被牺牲、可被自动过滤。

所以问题不是你还能不能成长,而是你如果不成“稀缺”,就没资格留在牌桌上。

在 25 岁之后,你的成长速度,必须比 90%的人都快,才能不被淘汰;你的影响力、执行力、资源整合能力,也必须逐渐压倒一大片同龄人,才可能“维持在局内”。

换句话说,“普通发展路线”到此为止,真正的分化从此开始。

更残酷的是

更残酷的是,大多数人不是输在不够聪明、不够勤奋,而是: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只能靠“差异性”活下来的阶段,却还在用“标准流程”活着。

也就是说,你甚至从来没认真考虑过“职场生存危机”这回事。

你以为一切照流程来就行,结果连流程本身都在淘汰你。

而你的领导、你的管理者,往往会表现出一副圆滑的样子,告诉你要低调、要沉稳,不要太张扬。

他们可能还会举例子——“你看之前那个谁,就是太有个性,太跳,所以干不下去走了。”

你当然可以相信他们说的是实话。

但别忘了,他们是谁?

他们是已经站在那 10%里面的人,是规则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是坏,只是早已经没有资格体会你的困境。

他们是在保护“已有的”,而你,是在争取“还没有的”。

所以他们说得都对,只是那不一定适合你。

继续把自己活成 HR 眼中的“合格模板”时,系统已经在寻找下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了。

等你意识到不对劲,已经晚了:你已经成了那 90%的“职业背景音”。

又或者,像我这样,清醒地去看这一切。

你得先明白,为什么任何一个集体里,都会存在政治斗争?

其实答案很简单——一个集体要想维持秩序,就必须默认“大多数人是对的”。

这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是它得以运转的前提。

但哲学上讲,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就是个体与集体的永恒张力:

你怎么选,取决于你想活成什么。

如果你一味考虑集体的利益,不妨也为自己想一想;

如果你只想着个体的利益,也可以试着再看看你身后的系统。

所以我之前是不是有提醒过大家:

千万别相信任何聪明人说的话。

不说个体或集体了,影射环境吧

而且还有一个隐秘的变量:不稳定机会窗口的塌缩速度。

以前你可能还有十年成长空间,现在你最多只有两到三年,甚至更少,因为组织变小了、方向更不稳定了、流动性下降了。

也就是说:

“成为十分之一”的时间红利,正在塌陷。

甚至,我现在就能给你一个新鲜的例子。

你有没有关注过最近 ChatGPT 的生图能力?

如果有,你可能也注意到了:

过去这段时间,不少初创公司、小团队在“文生图”这类细分领域做了很多努力;大家也都以为大模型的进展停滞了——DeepSeek 爆火之后,Sora 一直跳票,ChatGPT 也没太多新动静。

但不是的。

就在前几天,ChatGPT 更新了——结果你会发现:原来很多看似有效的垂直创新,在一次模型迭代面前,直接归零。

我不是要讲创业者有多可怜,也不是要吹什么“大模型吊打一切”。

我只想说一件事:

这个世界的环境,本质上就是不可知的。

你如果执着于某种“确定性”——无论是职业路径、行业节奏、组织逻辑,那你反而更应该确定一件事: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听起来像哲学,但我不是在说哲学。

我是在说:

如果你没有“动态适应力”,你活不到下一次变化来临之前。

很久之前的文章
很久之前的文章

你甚至可以没有能力,但是不能没有适应力。

能力还是能培养的,适应力,我很难讲啊,说实话,我不太确定我自己怎么来的这种适应力,但是我只能告诉你它很重要。

建议大家能做自己的生意或者保持清醒

还有一点,大多数人误解了“职业寿命”的含义。

是互联网的 35 岁生死线?是国家政策的 63 岁退休?

不,都不是。

它不是“你还能不能找工作”,而是:

你是否还有被正向评估的机会,你是否还能控制自己路径的概率。

当你变成一个必须靠“别人的决策”才能活着的人——比如靠别人给你 offer、靠市场行情、靠政策调整——你的职业寿命,实际上已经终结了,只是还没死亡而已。

别的都不说了,说说“超级个体”、“一人公司”这种现象。

包括我现在做自媒体,说实话,真没挣到什么钱。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亏本的;跟我以前的收入比,那更是“主动降级”。

但你要问我有没有成长?肯定有。

而且我说的不是“写作能力变强了”“懂运营了”这种表层技能。

是更深的东西:

我对商业、对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律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甚至包括——人性本身的结构。

比如开玩笑的在我的读者群说出一个真相
比如开玩笑的在我的读者群说出一个真相

看不懂的人以为我在狂妄,看得懂的人才知道我在清醒。

这不是情绪,也不是姿态,而是当你看清了一部分真相后,不得不留下的某种神情。

这才是为什么要在 25 岁后成为“十分之一”:

不是为了赢,是为了不被提前退出。

再戳你一刀吧

既然今天这篇文章已经足够扎心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泄露了一点天机。

那我不妨再告诉你一个更残酷的现实:

实际上,“十分之一”这个比例,本身就是一种宽容的估计。

举个最日常的筛选标准:

能不能主动搜集信息,并且判断信息的有效性?

在我的观察里,光是这个行为,就已经刷掉了一半人。

你现在能读到这里,说明你已经是那“留下的一半”了。

而我说的“十分之一”,就是从你们这一半“幸存者”里再筛出来的。

利用了偏差,但请你别误会,这不是精英主义,而是系统运作的基本逻辑:

这个职业社会,不讲同情,讲稀缺。

我之前还写过《从我到 SaaS 及客户成功:不必不好意思,你本该生而不同》
这篇文章。

大多数人,会在那 90%里默默离场,而真实的比例沉重到我不敢去想。

你不是他们,就请,好好想想。




对了,有大佬招人能接受“有能力,没学历;有成绩,没定力”这样的我欢迎私信。救救孩子吧,快吃不起饭了。🥹

  • 标题: 25岁之后,你必须成为1/10才有职业寿命可言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3-29 19:00:26
  • 更新于 : 2025-03-29 19:02:26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3/29/25岁之后,你必须成为1-10才有职业寿命可言/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