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整理了下简历,我发现我渴望赢,但我也认为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

重新整理了下简历,我发现我渴望赢,但我也认为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

Anjou Duan I need money.

如果你觉得我成功,那么你是在拿结果看我;如果你觉得我失败,那你是在拿过程去看我;但与我而言,二者同样重要,都是我的经历,都是我的一部分。

这几天不是忙着装修简历吗?

然后我发现回忆过去的一些内容的时候,尤其是把一些项目经历需要落地在简历上时我发现一个问题。

明明我这么普通,但为什么又可以这么自信?

然后自己归纳了一下,其实我从来不掩饰我对于赢的渴望,但同时我也是一个很乐于去尝试经历一切的人。

有些评价说我做事计划周全、殚精竭虑,然后才会去放手做,但我自己看并不是这样,我虽然会做事前准备,但更多的还是会去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拿到结果,然修正自己的想法。

我先拿 HeyCSM 举例吧

有些关注者不是加了我的个人微信吗?

那你能发现我在发布一些文章的时候,是有一些实验性的,尤其是我朋友圈我会写是在做内容还是形式类的实验。

然后我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探索内容变现这条路上,前几天我曾经尝试过发布付费文章。

其实在出手之前,我心里已经清楚,这条路可能并不适合我。

毕竟在我心里 HeyCSM 的定位是一个商业化平台而非内容自媒体。

可我还是愿意试一试,因为快速拿到结果,即判断有没有商业化前景比空想或者说我做好充足的准备更重要。

我很清楚现在这些关注者的价值,只有在未来我做一些具体的业务时,才有可能真正转化,而且这种转化也应该是服务于我的主业业务,应该就是去为某个产品打工了。

那时,可能通过具体的有意义的持续输出和互动,逐渐建立起更深的信任,最终才会有人愿意为某个 case 买单。

你要问我有没有想过直接把这种关注转化成付费用户,我要说没有那肯定是假的,可现实是,三瓜两枣,愿意真正掏钱的人寥寥无几,哈哈哈。

不是我关注者付费能力和意愿的问题,是我的内容价值有问题
不是我关注者付费能力和意愿的问题,是我的内容价值有问题

而且在此之前,微信群也算是我一种“清洗”的前期验证,只不过它不是直接的金钱交易,而是一种更缓慢、更隐性的转化路径。

我始终觉得,假如那篇文章下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深度阅读用户,才算符合当前阶段的“漏斗转化率”。

但现实是,现在我可能只能勉强凑到三五个,甚至不到,群友可能知道什么意思。

从比例上来看,或许大概 10 个关注者里,只有 1 个人会愿意进群,而进群的人中再去谈付费文章的转化,比例也差不多是 1/10。

当然也会存在基数问题,如果基数足够大,关注者足够多,肯定会有更多人愿意买单,但这个比例确实远低于我的预期。

我关注过关于客户成功经理这边的一些头部帐号,其实也没有那么头部,但在这个加了定语的赛道里,头部大概是在 3000 左右的粉丝,那如果是 3000 的粉丝,再加上我实测的比例大概是 1%的付费率,实际上可能一篇文章内容跟我之前一致的话,也只是 30 个付费阅读客户这样。

所以内容付费这条路其实是行不通的,是商业路径的行不通,更别提我半吊子的内容产出和运营实力了。

相比内容付费,可能我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去运营一个商业化平台,就是我心中的那个 HeyCSM 还会更有钱景。

教大家一个小技巧,知道什么是“画饼”了吗?

刚刚那句话就是画饼,没有验证过的通路畅想的再美好也是空谈。

也许会有读者会问:是不是你这个领域太细分了,没有多大的空间。

后台的数据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后台的数据告诉我不是这样的

你知道从这个数据给我看到了什么吗?

我做自媒体内容比一个比较搞笑的部分。

就拿现在的账号来说,像“客户成功”这个关键词下,我的内容在微信搜索引擎中是能带来一些自然流量的,阅读来源并非仅仅依赖现有粉丝积累。

这说明,即便你的存量不大,但只要 SEO 做得好,依然有可能获得不错的曝光和阅读量。

不过,我做自媒体这次的失误在于,我的文章没有推进微信的推荐池。

没有推荐流量,发现了吗?

按理说,微信的推荐机制对自媒体来说是很重要的流量来源,甚至自媒体做得成做不成全靠推荐。

要是能被推荐出去,转化的付费比例应该会很可观,但我的路径似乎更多偏向了 SEO 优化。

这就很难受,自媒体是搞不下去了。

算了,这是一个突然引发的话题,我们还是回到简历吧。

给你看看我的简历

你会发现在我的项目经历里其实有过程有结果
你会发现在我的项目经历里其实有过程有结果

为什么我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写我的简历?

首先我们说客户成功,他就是做什么的?

我认为客户成功就是通过客户成功的服务达成客户成功的业绩指标的对吧?

那是不是你就可以理解服务就是过程,业绩指标就是结果。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

我发现我渴望赢,但我也能理解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

主题的关键点在于两个核心元素:渴望赢快速反馈比空想更重要

这两者看似对立,但其实在实践中是高度互补的。

首先,“渴望赢”是个典型的结果导向思维,意味着目标明确、雄心勃勃、执着追求成功。

它自带强烈的目标感,强调最终成果、成就感以及在竞争中的胜出。

渴望赢的人往往容易陷入“完美主义”或“战略性拖延症”,因为他们害怕失败,所以倾向于在细节上反复打磨,追求一击即中。

但这种模式的风险在于,成功被当作“单点事件”来对待,忽略了试错和调整的过程。

另一方面,“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强调的是过程导向思维,突出行动和反馈循环的价值。

它代表一种“快步实验、快速验证、快速修正”的思路,强调在行动中找到更优的路径,而不是在脑海里勾画完美蓝图。

这个观念看似“务实”,但其实隐藏着更深的智慧:它承认成功的路径往往是非线性的,真正的胜利往往建立在反复失败、调整、修正的基础上。

快速反馈意味着放下对完美的执念,以更小的代价积累经验,逐步逼近成功。

那么,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本质是什么?

实验性胜利观,“淌尸论”

其实是一种“实验性胜利观”。

它既承认“渴望赢”的必要性——目标、野心、斗志,这些元素驱动人不断向上突破;又强调“快速反馈”的务实性——真正的成功更像是一次次反馈迭代后的“水到渠成”,而不是完美计划的最终落地。

渴望赢是燃料,快速反馈是方向盘。

缺一不可。

前者带来驱动力,后者避免走偏。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渴望赢和快速反馈彼此强化,而不是相互抵触?

答案可能在于——将成功视为一个“动态过程”,而非一个“静态目标”。

不要固守“赢”的唯一定义,而要学会通过反馈不断调整赢的定义。

每次反馈都不是成功与否的判定,而是一次关于“如何更接近成功”的指引。

每次失败都是在“减少不确定性”,每次反馈都是在“优化前进的方向”。

就像我现在说可能我还不能靠 HeyCSM 保持自给自足的状态战略性调整一下重新去找工作。

又或者说例如,在 SaaS 客户成功的场景中,很多客户成功经理(CSM)渴望帮助客户达成完美上线,推动强势续约。

但如果一开始的目标就设定得过于理想化,反而容易被现实打败。

更聪明的做法是,把每次客户沟通、产品反馈、使用数据的变化都当成“微型反馈点”,在过程中不断调整路径。

渴望赢让 CSM 对客户价值保持执着,而快速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盲区、调整策略、避免过度内耗。

最终的成功不是“一次完美交付”,而是“无数次细节调整后逐步逼近的完美状态”。

说到这,是不是跟敏捷开发中的“最小可行产品”(MVP)理念很像?

MVP 并不是为了交出一个“勉强可用”的产品,而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验证核心假设、获取真实反馈。

真正成功的 MVP 背后,是开发团队对“赢”的深刻理解和执着,只不过他们愿意先做小、快速试、及时改,而不是等到所有细节都完美再出手。

所以,回到这个立意本身——

“我渴望赢,但我也能理解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它其实揭示了一种更深刻的成功哲学:

真正的赢家不是一开始就完美的人,而是那个不断接受反馈、调整路径、逐步逼近完美的人。

比起拼尽全力干出一票大的,在每次行动中,都比昨天更接近成功一点点更容易增加成功的概率。

再然后,接受失败。

渴望赢本身也有问题

很多人以为渴望赢就是“目标感”、“斗志”、“职场里的狼性文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其实只是一种“成功焦虑”——

它是人对失败的恐惧伪装成了“我要成功”的冲动。

《飞驰人生 2》里的经典台词:我没有很想赢,我只是不想输。

真正有力量的“渴望赢”,不是沉迷于幻想中的胜利,而是承认:“我很可能会失败,但我愿意为了找到更正确的路径,承受每次失败带来的痛苦。”

所以,真正的“渴望赢”应该是:“我渴望赢,但我更愿意为找到正确答案承受失败。

就让我还是用《飞驰人生》里的台词去阐释吧:

教官,能不能给我们传授一下,您一招必胜的绝技呀?
教官,能不能给我们传授一下,您一招必胜的绝技呀?

“把笔和纸都拿出来,我只讲一次。

还真特么记啊。

想特么什么呢?

凭什么有这种绝技就只能你会别人不会?

比别人多条腿?多张嘴?

竞技体育,成绩是练出来的,冠军是撞出来的。”

总结下来,这个立意真正的核心应该是:

“真正渴望赢的人,必须具备一种能力——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

而快速反馈,正是这种能力的工具。

它让人保持怀疑,保持警觉,保持对混沌的敬畏。

时至今日,我还是很信这句话
时至今日,我还是很信这句话

更让人成长。

这不是成功的技术,这是成功的艺术。

你问我绝招,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

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一切。

即使是为了成功而得到的那些失败。




对了,有大佬招人能接受“有能力,没学历;有成绩,没定力”这样的我欢迎私信。救救孩子吧,快吃不起饭了。🥹

  • 标题: 重新整理了下简历,我发现我渴望赢,但我也认为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3-17 19:59:22
  • 更新于 : 2025-03-17 20:03:05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3/17/重新整理了下简历,我发现我渴望赢,但我也认为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
目录
重新整理了下简历,我发现我渴望赢,但我也认为快速拿到反馈比空想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