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做事,为什么有考虑竞品的客户更容易拿下?

教你做事,为什么有考虑竞品的客户更容易拿下?

Anjou Duan 百事皆藏锋,惟志不隐。

在售前或者续费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

客户拿着竞品的功能、报价来压价,或者干脆直接说:

“我们已经在调研几款同类产品了,发现你们家价格不太行,功能也不够完善。”

如果是刚入行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种情况很棘手,甚至有点慌。

不瞒你说,我刚开始也很怵。

毕竟,客户摆明了要比价,甚至暗示你们的产品不够有竞争力。

但其实,做久了你会发现——这种客户反而是最容易成交的。

为什么?

因为他们已经确定了要买某款产品,只是在几个备选方案里做比较。

而最难搞的,反而是那些压根还没决定要不要买,只是随便来看看、问问价格的人。

选型客户 vs. 纯询价客户

如果你和做 SDR(销售开发)或者电销的同事聊过成交转化率,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客户里很多人只是随手点进询价页面,或者只是好奇,根本没想买东西。

而已经在认真选型的客户,起码说明他们有明确的需求,只是在纠结选哪家。

所以,这种客户的思维逻辑是:“我一定会买,但不知道选谁。”

那你就轻松多了,你要做的不是去培养他们的购买意愿,而是让他们觉得你的方案更合适。

竞品对比的底层逻辑

在面对竞品对比时,最基本的一点是:你要了解竞品。

这其实是客户成功经理的基本功。

你不需要比竞品的产品经理更懂他们的产品,但起码要知道它们的核心功能、优势和短板,特别是和你们的产品对比后,哪些是可以直接碾压的,哪些是你们的短板,哪些是可以用“变相实现”的方式来补足的。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那我就直接用我们的优势去打竞品的短板。”

这个思路没错,但它忽略了一点:

客户选型时,最重要的不是功能的对比,而是原始需求。

关键是:客户真正想要什么?

举个例子,我之前想买一款显示器,对分辨率、刷新率、面板、封装材质都有很明确的要求,但找了半天,市场上没有完全符合的产品。

最后,我只能在几个“差不多”的产品里选一个折中方案。

这个过程跟客户选软件是一模一样的。

他们的需求是明确的,但市面上的产品可能没有 100%匹配的,所以他们只能在有限的选择里做权衡。

比如我的显示器只能等Display2出来再看了,没有面板
比如我的显示器只能等Display2出来再看了,没有面板

如果你只一味的关注“我们比竞品强在哪”,那可能会忽略掉一些真正能决定成交的因素——那些客户最初提到但后来没再强调的需求,往往才是最重要的。

选型对比的正确策略

当你在做竞品对比时,正确的思路应该是:

1.先搞清楚客户的原始需求。

如果你的产品刚好能 100%满足,那客户几乎不会再考虑竞品。

2.如果有短板,能用“变相实现”的方式补足吗?

有些需求可能你们产品原生不具备,但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那就强调可行性,而不是直接承认短板。

3.只有完全做不到的部分,才客观承认差距。

但同时,要引导客户关注整体价值,而不是某个细节功能。


这样一来,客户的感觉就会是:

“你们家基本上能满足我所有需求,大部分功能比竞品更强,个别细节虽然稍弱,但有变通方案,只有极少数点确实做不到。”

价格让步应该怎么给?

如果客户的核心原始需求你根本满足不了,而竞品可以,那就别浪费时间,果断放弃这个客户。

但如果只是某些次要需求不够完美,价格让步可以作为一个谈判策略,而不是一上来就降价。

很多销售或者市场人员习惯性地在筛选客户需求时做“过滤”、“判断”、“加工”,忽略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

但往往,决定最终成交的,正是这些被忽略的部分。

甚至我还想教大家做的一个事是:

如果你都没有跟亲自客户交流过,那你对于售前推进,不要给出自己的建议。

真实案例:协作工具 vs. CRM

我最早做协作类产品时,遇到过一个客户,他们需要一个销售管理工具。

从功能上来看,协作工具做一些调整是可以满足基本的客户管理需求的。

但客户有一个关键需求:他们要地图寻客的能力。

这个功能在标准的 CRM 系统里都不是每家都有,而协作工具更是不具备。

如果当时我们硬要推方案、做折扣,想让客户接受一个不符合他们核心需求的产品,最后还是没法成交。

最好的策略反而是直接放弃这个客户,而不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以上是我给出的建议。

而事实上这个客户身上我只是参与了售前,销售确实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做了天花乱坠的方案和适当的价格让步。

可惜有些努力就是无用功。

题外话,我貌似发现一个真相,为什么初恋比后来的第三者更伤情侣、夫妻之间的感情,初恋没有平替的呀。

总结

选型阶段的客户,反而是最容易成交的,记住以下几点:

-不要怵,更容易成交 -对竞品有一定了解 -明确哪些需求你能 100%满足,哪些可以变相实现,哪些确实做不到 -找到客户真正的原始需求(被忽略的也很关键) -在客户的关键需求上做好匹配,在短板部分用合理的方式弥补

当你掌握这个逻辑,就会发现,面对竞品压价、对比,其实并不需要慌。

你真正要思考的,是客户在选型过程中,到底最看重什么。

巧了,客户看重的,我大概率有。

  • 标题: 教你做事,为什么有考虑竞品的客户更容易拿下?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3-01 18:53:12
  • 更新于 : 2025-03-01 18:54:16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3/01/教你做事,为什么有考虑竞品的客户更容易拿下?/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