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提问比会倾听更重要(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一个问题更重要。
放在与人交流中同样适用,你要想从别人那里获取信息除了倾听之外,更要学会提问。
昨天有放了一个引子在文章中:如果与你交流的对方在释放了大量的信息之后你发现信息的可用性不佳,那适时的打断和发起提问会让你更接近信息的本质以及重新聚焦。
你知道吗?我觉得这个时代最吊诡的一个悖论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强调倾听,却比任何时候都更难触达真心。
是因为大家更多选择在别人面前隐藏自己,确保自己不被打扰或伤害,当所有人的表达欲望变成这样之后,那交流中的信息熵会极其高,从而让听众更加抓不住重点做出合适的应答。
不信大家对我昨天的文章观感怎么样?是不是很差劲?
我相信大家的感受是一致的,之前反思我语音转文字和 AI 使用过多,你会发现信息熵越高的内容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实际充斥着大量无用的废话和重复,只是围绕着固定的论点在绕圈,而我昨天的文章就是语音转文字写的口水话。
当然可能也是出于礼仪的寒暄、客套又或者不自觉性的口语等,但更多的是自己讲 High 的脑雾状态和可以闭口不谈的更多有效性信息。
那要破除信息熵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重新拿到主导权直指交流目标——
提问。
公元前 399 年的雅典街头,苏格拉底用连续追问揭穿执政官的认知漏洞:
“你说要建立公正的城邦,那公正是多数人的意志,还是超越世俗的真理?”
这种刀子式提问,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做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那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让我犯一个懒,直接引用维基百科中的部分内容加以修改作说明:
使对方厘清他们的思维/寻找他们思维的源头
例如:
- “你为什么这么说?”
- “你可以进一步解释吗?”
挑战对方的假设
例如:
- “这个情况总是发生吗?”
- “为什么你认为这个假设可以存在?”
证据为基础的论点
例如:
- “你为什么这么说?”
- “有理由怀疑这些证据吗?”
替代观点和角度/冲击其他想法
例如:
- “这个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反驳吗?”
- “可不可以/有没有人能用这种另一种方法?”
影响和后果
例如:
- “但是如果…发生了,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 “…将会如何影响…?”
质疑问题
例如:
- “你为什么认为我问了这个问题?”
-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
- “你的哪个问题最为有用?”
放在实际的商业环境中:
- 当那些咨询顾问问出企业主:“如果资金无限,您最先砍掉哪个业务线”,决策者被迫直面战略核心。
- 当那些客户成功经理问出客户:“您的需求是提升效率,那现在您觉得是哪些现象和因素导致贵司协作效率低下”,对接人将无法简化、美化表达现在的协作不畅的根本原因。
- 当那些 HR 问出员工:“你自评中说个人能力方面还需要提升但绩效他评还不错,你觉得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员工将无法回避是能力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标准哪个因素出现的偏差。
当然不止是以上的根本原因分析举例,它还可以是风险预估方面的”如果这个方案失败,最可能毁在哪个环节?”、重构宽容度方面的”抛开现有资源限制,您会先改变哪条游戏规则?”、剔除伪需求方面的”为什么必须现在解决该问题”、换位思考方面的”如果换作您竞争对手会怎么做”…
环顾而视,你可以看看自己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场景: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沟通,销售精英苦于客户不吐真言,管理者面对沉默的会议室束手无策。
如果是的话,那就学会提问吧。
说独立思考不得不提批判性思维、说批判性思维不得不提提问。
而提问会让你直面真实,你所需要从对方口中获知的真实。
交流么,那自然真实最有效。
- 标题: 会提问比会倾听更重要(下)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2-20 18:16:13
- 更新于 : 2025-02-20 18:17:22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2/20/会提问比会倾听更重要(下)/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