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培训和足够规范的工作准则?客户的交付还是做不好呢?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客户成功经理的管理者来说。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管理者明明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给团队成员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然而,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
我相信,这是每一位管理者都会面临的挑战。
当然,首先我们可能会考虑到“人”的因素。
是个人能力的不同。
但下个问题紧跟着来了,团队成员都是在面试过程中精心筛选出来的,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潜力。
那么,为什么即使在这样一个支持和配套工作充足的环境下,他们依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能力,进而影响了业务成果的达成?
我们当然不能排除“人”的因素,但今天我想从人以外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性。
标准化是避免客户交付中出现差错的关键,但与此同时,我也始终认为,个性化才是更能提升客户成功的真正关键。
所以下文会围绕这个大的观点发散。
你做的是产品培训而非产品教育
让我先分享一个我之前工作的趣事。
记得在早期参加 Teambition 的产品培训时,有一节课专门讲解了为什么“Teambition”这个词。
那时,主讲人提到“Teambition”其实是一个合成词,由“Team”和“ambition”组合而成,代表着团队的野心。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讲产品要讲这不痛不痒的产品命名?
实际上,这个概念会与我的客户目标不谋而合——他们希望通过我们提供的在线协作平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我们作为工具,正是为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达成这些目标而存在的。
围绕产品的原则而言,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地教客户如何使用产品的功能,比如如何进入某个页面、如何登录、如何开始执行任务或启动项目。
相信大家也知道,我在很多外部分享中提到过,我们不仅仅是传授产品功能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会讲解产品的设计逻辑。
这是因为我们要帮助客户理解产品如何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比如,很多公司都会面临各种大大小小的目标。
如果公司是基于金字塔和责任制来制定目标的,那么这些目标必然是由大到小、层层递进的。
而在这一过程中,局部目标的完成也包含了从任务启动到最终项目收尾的各个环节。
下沉到最小粒度的这些任务的每一步,从创建到验收,都是事务性工作的底层逻辑。
一旦客户认同了这个底层的逻辑,你的产品功能只要能够契合这个逻辑,客户就能轻松理解并接受你的产品。
这是教育客户的第一步:告诉他们,这个问题如何通过我们的工具解决,并且工具如何为他们提供便利。
然而,老实说,我也接触过不少销售和客户成功经理,他们习惯性地直接用产品功能去打动客户。
这种方式,表面上看没错,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有效。
为什么呢?
因为有些客户事先就已经对产品有所了解,能够理解你背后所传递的理念。
但很多客户,尤其是那些第一次接触你产品的客户,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你提供的工具,也没有深入了解产品功能。
这时候,如果你直接列举产品的功能,很多人其实是接受不了的,甚至会感到困惑。
这并不是客户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你从未考虑过他们对数字化协作或项目管理的认知程度。
如果客户对这些概念没有基本的了解,那你怎么能一上来就讲功能呢?
你需要有一个铺垫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工具的价值和意义。
你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工具能为他们带来哪些切实的帮助。
找到客户的独特性并满足
接下来,除了教育客户之外,在与客户进行培训或交付时,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找到客户的个性化价值,或者说找到他们的独特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个人越来越接受一个事实——单纯的产品或交付,并不足以在短时间内百分之百解决客户的问题。
不管是产品功能,还是产品对于业务场景的适配,甚至有时只是时间节点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
虽然我们理解通过数字化的理念,实际上是在重新组织客户企业的复杂性和复杂程度,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但从这句话中,也体现了客户企业的复杂性和复杂程度。
可能说得有点绕,简单来说是,每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有能力去采购一些付费工具,尤其是像 SaaS 这样的工具,客户是订阅制的,需要每年做投资。
那这家企业的状态,不能说差,至少是对工具助力业务发展有所期待的。
而且,不同时间点引入工具,往往意味着客户对这个工具会有不同的期望。
就像我之前跟一些老板聊天时,他们会问,低代码是不是一个好的发力方向?
其实我想说,是的。
因为如果你能精准切入客户的业务场景,就意味着你有更大的可能性与客户的期望对接上。
有了这种重合,客户就不需要再去深思你产品的合理性,购买决策自然会变得更容易。
换而言之,客户会毫不犹豫地购买,因为你的工具能帮他解决实际的业务场景问题,对吗?
既然说到了客户整体的复杂性,并且要解决实际的业务场景问题,那就意味着这些业务场景问题是非常深刻的。
这种“深刻”可以理解为,客户过去管理工作的惯性,或者他们执行工作时的一些约定俗成的配置。
这些潜在的主观期望,往往会影响他们对你的工具的期待,并希望你的工具能够完美适配并顺利落地。
所以,这时候回到我之前提到的一个观点:虽然每家公司都会有一个标准化的对外宣讲 PPT,但我建议在每个客户身上进行个性化定制。
这是因为对于通用的功能,客户通常没有过多期待,甚至他们对这些功能能够轻易达成共识,因为无关紧要。
真正重要的是,那些不通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客户才会有具体的需求和期望。
客户更关注的是具体的细节,而非宏观的内容。
实际工作中你也能发现宏观内容往往基于标的参数表来讨论,这其实是因为,虽然采购方会有使用部门来对功能进行一些约束或要求,但采购方最终关心的是你有多少,而不是你是否真的可以解决问题。
采购关注产品的功能多少,实际使用方关注问题解决与否。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标准化的方案,不能真正做好客户成功。
因为你没有找到客户深刻的业务场景,客户怎么能接受你的交付呢?
在交付里,只存在细节上的与否。
你确实需要额外付出
第三个点,我想讲的是合格的交付与优秀的交付之间的区别。
之前我也提到过,客户成功经理追求的是一个“WOW”的结果。
那么,这个“WOW”的结果怎么理解呢?
我相信每家企业内部都会有一套对上线成功的标准。
这些标准决定了,如果你符合它们,就算是上线成功;如果不符合,就算是上线失败。
但这个标尺其实是基于我们对业务、工具、以及客户的理解提炼出来的通用标准。
每个客户都是不同的,这句话我记了很久。
它其实是一位钉钉战区经理在会议中说的:“你们永远要记住一点,每一个客户是不同的,每一个客户都值得你特殊对待。”
回到标准的前提,标准化能够确保你达到 60 分的合格标准。
但正如我前面所说,挖掘客户的独特需求,是在达到 60 分之后的进一步努力。
而这个点上,你不得不承认,很多做客户成功的,只是打工人,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挣一份钱。
这也意味着,如果项目完成并交付,那他们可能不需要考虑客户真正的业务成功与否。
当然,这种观点在某些情况下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我之前学习 PMP 时,我的老师曾讲过“行为镀金”——即项目经理如果做过多超出文件约定的额外工作,可能会导致更多交付与成本上的问题。
这是个合理的观点,但你得记住:你是客户成功经理,不是项目经理。
作为客户成功经理,你一定要追求“镀金”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只有通过额外的付出,你才有可能获得优秀的客户案例,推动增购和续费。
续费当然是项目经理或实施经理能做到的,但增购、转介绍的机会更多是通过你在 60 分基础交付之后的进一步努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客户成功经理必然需要付出额外的精力和努力——
否则你无法达到管理者所期待的“优秀”的结果。
有没有想过是优秀的标准
对于交付的优秀程度判定,我想谈谈第四个点。
对于同一个客户,可能有的人能让这个客户续费,有的人却让这个客户流失;有的人能让客户增加购买,有的人能让客户持续合作。
这里面当然有能力好坏的问题,但我更想说的是,每个客户成功经理都有其独特性。
虽然我也鼓励增购和转介绍,但我确实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记忆,就是有一个小姐姐在做客户成功时,表现得非常“离谱”。
纵使我巅峰时期,我也只能望其项背的存在。
她的转介绍能力可以说是我职业生涯中见过最惊人的,这意味着她能够带给客户极大的商业价值,也有可能没做到,但乙方的角度确实是孵化了极多的线索。
某些客户成功经理可能并不擅长标准的交付流程,但他们却能在具体的客户场景中创造出更多商机。
那么问题来了:客户成功经理如何理解和判定交付的优秀程度?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被广泛讨论。
若从应有的理解来看,优秀的交付应该具备一定的标杆性。
举个例子,这个交付能够成为一个案例,开创产品或业务的发展方向。
比如说,你的产品可能需要做制造业、零售业或互联网行业的应用,那么这个案例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当然,这会要求服务的客户本身有一定的特征,不过能开创一些新的潜力方向那一定值得鼓励。
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找到团队中的亮点非常重要。
这个亮点不一定来自于你主观定义的任务完成点,而是从实际交付中自然展现出来的。
甚至管理者需要去挖掘这些潜在的亮点,进而重新思考组织结构。
比如,是否有些人应该专注于实施,有些人则专注于商务拓展?
如果能够明确这种职能上的区分,很多问题就会变得清晰。
我有一个观点:越宏观的思考越容易,越微观的思考越困难。
至少我觉得,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是如此。
总结
今天的分享,我提到了五个关键点,也可以分为四点。
如果从“五点”的角度来看,首先要关注的是人的问题。
而从“四点”来看的话,首先要解决的则是客户教育的问题,接下来的重点是找到客户需求的独特契合点,之后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最后要明确如何评定交付的优秀程度。
- 标题: 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培训和足够规范的工作准则?客户的交付还是做不好呢?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2-18 18:58:06
- 更新于 : 2025-02-18 18:59:30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2/18/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培训和足够规范的工作准则?客户的交付还是做不好呢?/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