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DeepSeek和ChatGPT谁更强,它竟套路满满?来学

问DeepSeek和ChatGPT谁更强,它竟套路满满?来学

Anjou Duan I need money.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我发现我确实不太能闲下来,虽然现实世界或者虚拟世界里的各种娱乐活动让人流连忘返,但也纯粹就是打发时间并没有什么成就感能带给我吧,所以不守时提前(原定正月十六)开更。

也正是这种“闲”,有天我心血来潮分别问了 DeepSeek 和 ChatGPT 同样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两者相比谁会更强?

结果 ChatGPT 的回答给了我 AI 类人的感觉。

甚至他的回答让我重新审视我之前对于 AI 的定位:它的回答不施加上下文的影响下是倾向于中性的。

然而,这一次 ChatGPT 的回答却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倾向性,完全不同于我以前的预期。

当然我没法确定 ChatGPT 有没有做了一些关键词的审查以及回答的预训练,但是我可以保证的是我的上下文是没有做任何诱导,而且也没有让他使用我存储的一些记忆信息,他自己调用了这些变量,得出的答案确实有趣。

话不多说,展开讲讲。


人类要完,AI 学会拉踩了

关注我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知道,其实我在撰写客户成功百科类内容时就有过思考:

因为我的个人表达难免会带有倾向性,无论是明显的,还是潜意识里的。

所以,我选择使用 AI 来撰写一些文章,也让大家能够看到 AI 写的内容,确实,它展现出来的更多是中立和客观的呈现。

但当你看到 DeepSeek 被问到它和 ChatGPT 谁更强时,它的回答给人一种相对中肯、参考性强的感觉。

中规中矩的回答,很客观,符合我的使用感受
中规中矩的回答,很客观,符合我的使用感受

从思考链条到最终给出的建议,都相对客观,符合我作为 ChatGPT Plus 长期深度付费用户的认知,这样的回答也是对我之前观点的验证。

但是,我今天要给你们展示的东西,可能会让你有点震惊。

来自ChatGPT的回答,你看出来了什么?
来自ChatGPT的回答,你看出来了什么?

这是基于客观的开头,详细列出的条目对比、表格总结,最后给出结论。

没什么问题,这是 AI 一贯的思考和回答模式。

但重点来了,留意下它的结论:

这么肯定的回答,回到我的问题“DeepSeek和ChatGPT谁更强?”
这么肯定的回答,回到我的问题“DeepSeek和ChatGPT谁更强?”

“GPT 更强”

是的,什么都是 GPT 更强。

那我作为用户,难道还需要再选择吗?

到这里,你有没有觉得这种情形似曾相识?

你开发中的意向客户问你,跟竞品的产品对比。

那我们来个神转折,来跟 AI 学习竞品对比写作的套路。


来跟AI学习竞品对比写作的套路

原则

首先,我们要讲原则。

但需要说明的是,原则之所以叫“原则”,并且首先提出,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中往往做不到,才会提出这些想要改善的目标。

所以,留给我们发挥的空间其实很大。

毕竟,你见过哪一个天天挂嘴边“原则”的人,真的完全遵守过原则吗?

因此,“伟光正”、“真善美”这种我们倡导、呼吁的东西,直接照搬 AI 吧。

毕竟,硅基生命的道德底线,远远高于人类。

这里我们就使用DeepSeek的逻辑链就可以了
这里我们就使用DeepSeek的逻辑链就可以了

最悲观预设(语言转化)、场景枚举(不攻击友商和错位对比)、从客户需求出发(结合实际造梦),我相信这些要素已经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为什么呢?

因为原则的核心是需要抛弃自己的私利,去关注他人的利益。

DeepSeek 是一个有原则的 AI

向 DeepSeek 学习!

客观的事实开头

从这节开始我们开始拆解 ChatGPT 的回答,因为它没有原则,为了用户更高的采用率在产品对比之后罔顾事实进行了排他性的引导。

而且,碳基生命的商业世界里我们都很清楚的一个事实是:原则不能当饭吃!

作为一个出于以上种种邪恶动机的给客户的产品竞对,你不能一开头就把尾巴露出来,你需要先抛出约定俗成或渐成众念的认知或事实出来:

比如:

很符合大家对于 DeepSeek 的普遍看法,当然它也有一定倾向性的,不过这里拉踩没有那么明显,我们接着往下看。

细分场景对比

场景

其实偷懒的话就是这类产品的核心卖点,举例来说,对于我们协作 SaaS 就是项目管理、知识管理、效能管理等范畴。

当然这里的排序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优先级来调整。

比如:




这其实就是通用的大模型的产品卖点。

当然我不大确定他的排序有没有受到我 ChatGPT 的记忆或者使用偏好的影响,不过以我的使用场景来说,我的关注点排序确实跟他的输出保持一致。

错位对比

把竞品的优势变成劣势。

GPT 说的是客观事实吗?是的,甚至加粗部分确实是我的使用场景。

但是对于 B2B、SaaS、客户成功(CSM)、国际行业趋势这些领域的知识就不是特定训练数据中存在的信息了吗?

更别说我虽没有标注但他有意为之的一个逻辑错误

它能通过 Web 搜索获取最新信息,而 DeepSeek 主要依赖训练数据,可能缺乏最新动态;DeepSeek 尤其是国内新闻、网络热词等方面可能比它更敏感。

这里混淆的逻辑:时间维度上前后不一致的说辞。

最新信息、最新动态、新闻、热词等信息都是出于 “时效性” 的要求。

怎么可能一边说好,一边又说不好呢?

当然,更要注意的是,不要犯事实性错误

比如 DeepSeek 也可以通过 Web 搜索获取最新信息,相信我,如果犯事实性错误你会死得很惨。

拿到你竞对对比的客户会因为你的事实性错误直接否定你的其他对比,请慎之又慎。

从客户需求出发

什么值得你一遍一遍阐释你的主张,而对竞品做忽略性表达?

不是产品功能,不是产品参数,更不是产品价值。

是客户的具体使用场景。

因为客户必然会选择从他的切入点能够帮他提效的工具,而非真的在意其他产品细节。

所以你的竞品对比要牢牢抓住客户的需求和眼球大做文章。

客户拿起了锤子,那你就给他钉子就好了,是不是?

反复暗示

细分场景的对比在于你可以从多维度的角度告诉客户:

大多数情形下使用我们的产品是占优的。

客户不是傻子,他并不会觉得你的产品相较于另一个产品就是完美的,100%的契合的。

所以每个小结你可以暗示客户你就是他的最佳选择,甚至语言上都可以有一个小技巧:

扬我的长使用绝对语言,避我的短使用相对语言。

即使我的结论貌似是偏中性的,但实则已经在客户心理暗植了一上一下的影响。

语言转化

什么是语言转化?

就是用用户的语言讲述你的产品功能。

虽然专业的要求让我们的语言走向精准、概括方向去描述产品的优势。

但客户不是专业的。

将你的语言走向高抽象之后再走向低密度是我们每个接客的从业者必须掌握的能力。

我觉得没有更多必要去展开讲讲为什么要说“客户听得懂的话的”重要性了,因为大家都是“精英”。

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我们很能得出如果我把文章拆解的更细,使用更口语化的表述一定会带来更多的传播、阅读和理解,是不是?

但是为了这的小的社会实验,我闭嘴。

造梦

造梦实际上是从你相较于竞品的劣势出发的,不信请看:

在其他小节中,ChatGPT 都是先入为主的先说自己的优势,唯独在本地化中吃瘪先讲 DeepSeek 的优势。

可你有没有发现,它开始讲国际化、中外、跨文化产品等虚词内容了吗?

国际化什么的我的需求里可能未来会有,没毛病。

可是这一小节的意义不是对比“本地化”吗?

这里实际上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客户的业务未来,潜台词是规避我们现在产品的劣势,把战火延展到下一个维度,把功能对比变成了时代对决。

是不是很巧妙。

你要相信,资源有限或者利益有固定分配的情形下不想给你涨职位涨薪资就只有画大饼这一个安抚你的举措了,一个道理。

总结对比

表格对比确实很直观,另外如果有数据上的对比最好了。

其实就是一个整理和总结,至于小心机什么的都在小节里体现完了,不过可以理解为是再一次强力的视觉和逻辑暗示:

让客户跟着你的思路走觉得“自己发现了真相”,才是最高级的说服。

最终结论

也很简单,我最强,买我就对了。

与此同时,请开展你的跟进,是 POC 还是商务,都行。

毕竟客户已经让你的对比比的没得选了。


可能是过度引申,但现实如此

我甚至更希望 ChatGPT 这次的回答是人类对相关内容生成做了干预,因为“人”的味道太重了。

如果在没有上下文的对话中,仅凭记忆给我这么主观的对比,这实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而且,人类特有的不会公开表达的“小心机”,在 AI 面前竟然是如此容易做到。

这说明,虽然 AI 无法感受世界的真实,但它依然能够感知并输出现实世界中的运作规律。

现实如此,且确实有用。

至少,你现在应该会写带立场的产品对比了。

  • 标题: 问DeepSeek和ChatGPT谁更强,它竟套路满满?来学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2-09 18:08:30
  • 更新于 : 2025-02-09 18:09:59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2/09/问DeepSeek和ChatGPT谁更强,它竟套路满满?来学/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