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跟进:为什么暗示、建议和诱导比打直球更有效?

商务跟进:为什么暗示、建议和诱导比打直球更有效?

Anjou Duan 努力搞钱给孩子更好的奶粉

在商务跟进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个经典的选择:

是直接开门见山地提问,还是通过更为细腻的沟通策略推进?

首先,从我的角度而言不可否认,打直球是最直接的方法。

例如:

“咱们近期有续费/增购的打算吗?”

这样的问法快速且明确。

但现实中,这种方法用得非常少,除非在紧急情况下(流失激活,都是泪啊)。

为什么?

因为这种方式太让客户缺乏参与感了。

甚至有种逼宫的口气,不觉得吗?

客户只是被动地接受或应对。

那能给推销的你一个好脸就怪了。

客户侧的对接人一般作为能够决策产品商务的领导或管理者,掌控欲是他们工作中被培养出来的重要特质。

这种掌控欲,往往贯穿于折扣讨要、价格拉锯和流程推进等各方面。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我会更倾向于采用暗示、建议、诱导的沟通策略去跟客户做商务推进。


客户心理机制:为什么打直球不受欢迎?

  • 掌控欲的本能:决策者天生倾向于主导,而不是被动应对。他们需要感受到决策权在自己手中。
  • 抗拒心理:过于直接的提问,可能会激发客户的本能抗拒心理,甚至让他们下意识地否定你的提议。这里甚至无关提议好坏,只是客户一定会把情绪直接上升到否定人了。
  • 参与感缺失:客户需要被带入到决策过程中,而不是直接被告知答案。

这些心理机制决定了,直球方法虽然直接,却容易让谈判进入僵局。


暗示、建议、诱导的策略优势

相比直球,暗示、建议和诱导的策略更能兼顾效率和体验,让客户更愿意参与其中:

1. 暗示:埋下种子

通过间接的信息传递,引导客户思考。例如:

“有不少客户会选择在年底的活动增购,确保来年使用的灵活性。咱们有人员招聘这方面考虑吗?”

这种方法让客户觉得决定是自己做出的,而不是被你推动的。

2. 建议:提供参考

以专业视角提出建设性建议,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价值。例如:

“我看咱们团队的增长速度老快的,您经常过来找我开 license,还不一定能立马开通,咱们是不是能新增几个 license 做冗余啊?”

这类表达既温和,又能展示你的专业性。

3. 诱导:设置情境

通过设计明确的对比或场景,让客户自然倾向于你的目标。例如:

“如果您在 1 月底前确认升级,不仅能享受活动折扣,未来的增购还能保持现在的价格。这对后续合作来说挺划算的,不是吗?”

这种方法通过对比优劣,引导客户主动权衡利弊。


总结:成为客户信任的合作伙伴

打直球不是坏方法,但它更适用于紧急场景或强信任关系(跟客户没有什么不能说的暗中)。

在大多数商务场景中,暗示、建议和诱导能够更好地平衡效率与体验,帮助你达成目标的同时,建立更深的客户信任感。

记住,优秀的客户成功经理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心理师”的角色。

你以为到这里就完了吗?不,还没结束。


私货时间:引导后的反馈与跟进

完成一次诱导策略的沟通并不意味着任务结束。

你需要通过适时的反馈机制确认客户的真实意图。例如:

  • 在客户提到某种倾向时,主动跟进并提供细化方案。
  • 通过小范围试用或价值验证进一步强化客户的选择信心。

这些细节操作,会让你的暗示、建议和诱导策略更加完整且富有成效。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见过太多人在跟进中把机会丢了的惨案了。

  • 标题: 商务跟进:为什么暗示、建议和诱导比打直球更有效?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1-20 17:24:12
  • 更新于 : 2025-01-20 17:25:50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1/20/商务跟进:为什么暗示、建议和诱导比打直球更有效?/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