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篇文章,没有写出10万+的我是该说努力还是废物

第100篇文章,没有写出10万+的我是该说努力还是废物

Anjou Duan 努力搞钱给孩子更好的奶粉

从结果上看,我没什么好推脱的。

努力并没有用,我就是个废物,而且我也不擅长鼓吹努力。

更何况我是假努力还从来也不信“努力”这个东西。

但请允许我在这废物的基础上,稍微自辨一下——

这种自辨或许是我为数不多的对于自我和世界有力的消解。


“快速度”的时代,天才才是赢家

如今这个时代,拿结果的速度就是能力的体现。

这一点,我从来不怀疑。

一个人是否优秀,不在于他努力了多久,而在于能多快搞定问题。

而我,只能说,我从未低估过现实世界的复杂,但我确实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就像我常常自夸说“我是个小天才”,但我心里明白:

真正的天才,不是靠别人夸出来的。

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用一个念头去颠覆整个现状

是的,这个念头的想法就来源于“稚晖君”做翰文键盘的那会儿。

他们的天赋让他们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而我呢?

不过是在边缘试探,碰运气般地努力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等待着“天授”。


努力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

努力没有意义,除非能带来结果。

回想我过去的经历,无论是在客户成功岗位上,还是写公众号,我始终坚信如果没有结果,就像没有落地的“空中楼阁”。

对于客户成功经理来说,最终的续约率、续费率、排名这种营收结果和声量这种品牌结果是最能说明个人能力的;对于公众号来讲,阅读量、粉丝数才是能体现能力的。

即使曾经因为公众号的排名结果考前而沾沾自喜,也因百家号某篇文章阅读量破千而主动开启日更,也在这个过程中过收获了一些商业化的机会:如兼职的团队代管和付费咨询。

但那又怎样?

我还没有做到一提起客户成功大家就联想到“HeyCSM”这个品牌。

在我没有拿到我想要的结果之前,这种努力不说没用但一定可笑。

其实我反感的“加班”也是如此。

还记得刚开始做公众号时,跟朋友聊说写了一篇关于“95 后协作 SaaS 客户成功刺头的探索:只配赚钱不配开心
”的文章消耗了我近两到三年的积累,所以我可以预想到写完后得到一些不错的反馈,结果确实如此。

但如果没有那些反馈,我的两到三年的努力其实毫无意义。

现实是残酷的:没有结果,就没有意义。

努力,只有在被“天授”后,才具备打趣的参考意义。

可能也只是酒桌上脑满肠肥,红光满面的:“想当年…”。

我们经常说好多人、产品、企业被各种原因埋没了,但换个角度想:

如果真的够强,是不会埋没的。

更不用讲这个时代其实给了我们更大的曝光概率去“被看见”。


天授或者说成功:成败的分水岭

努力是为普通人准备的,而天授是为天才开的小灶。

前段时间再次和一位朋友聊起“人(员工)是被培养,还是被选择的?”这个话题时,我深有感触。

如果一个人没有被“天授”那份特质,就算被培养到了极限,他的成就终究有限。

我们在那次沟通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如果你有幸是被培养的,那你的发展上限就是你的管理者(贵人),如果你是被选择的,那结果可能会好,也可能会差,但更多的是你会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其实跟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接受的教育等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很大程度上个体的努力并代表不了什么,因为你无法挣脱你由此形成的观念(思考和行动)维度的束缚。

天授是什么?

它是某些人独有的优势——一种直接让人“记住”的标签,你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这些人和你是不同的。

不需要你努力,天授就让你“在格局之外”。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并不在这个被青睐的群体中。

我也不在,但在修炼,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跳脱出自我之外的“第三方”视角。

举个例子,我之前在很多文章中提到过,客户成功的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客户身上,对吧?

但从这个视角来看,其实我当时的出发点并不是站在客户成功经理的角度,而更像是管理者或者老板的视角。

因为对客户成功经理来说,任何一个客户的流失都会直接影响到他的续约率指标,这对于个人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而企业可能并不会特别在意某个具体客户的价值,这种差异就导致了决策上的矛盾。

然而,当我们尝试以更高的视角——一种“跳脱”或者“天授”的思维方式来看待问题时,就能更清晰地理解局面。

比如,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他们会认为某些客户在整个客户群中的重要性只是一个微小变量,对整体业务发展几乎没有帮助。

但如果作为客户成功经理,我能够意识到这种视角差异,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就有可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比如,我可以通过小成本合理的策略,让企业管理者接受我对这个客户的支持举措从而维护我个人和企业的统一利益。

这其实是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以更高的视角去理解资源分配的逻辑,通过方法和思维的调整,让个体的需求和企业的目标达成统一。

当没有这种思维方式的时候你不可能掌握“赢”的方法。

有点像是我一个朋友说的“龙场悟道”。

又开始神棍了。


努力,或许只是被动的陪跑

努力是一种伴生的悲剧,它让你觉得可以改变命运,但它永远无法弥补“天授”的鸿沟。

那些靠天赋轻松出圈的人,随便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能引发全网关注,而我们花费无数时间研究、打磨,得到的不过是零星的点击量。

就像我研读过一些爆款文章,但在我看来真的没有那么质量,甚至有些违背逻辑。

可架不住人家确实是爆款。

我以为我想明白了,但是在结果面前却是我没想明白。

想起我在客户成功的经历。

曾经半年不得其法,也给这半年经历我产品讲解的客户道个歉,直到某天耗费六七个月时间某天凌晨灵光乍现才总结出一套讲解模型。

我可以说在没有这套模型之前我是相当废物的。

所以可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我可以一边自卑,一边自负。

在我追赶“天授”的过程中,是自卑的,我不够好;
当我真正“天授”的那一刻,是自负的,还有谁?

人如其名,Anjou,昂、儒。

那结论来了:人和天才是不一样的,但幸运的是,天才是可以习得的,只不过是后天天才和先天天才之分。

努力没有用,当你“赢”的那一刻才能赋予意义。

我不想说 10000 小时定律没有用,但我想说如果没有“赢”的话那 10000 小时更多的体现的是自我感动,甚至比我还要自我感动。


100 篇文章的意义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我过去的 99 篇文章,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它们像练习一样,帮助我看清自己,可并没有赢。

前几天,公众号后台总结告诉我:我的 100 多个粉丝里有 6 位读者看完了我所有的文章。

他们也许没看出这些文章多好,但他们看到了我的所谓的“努力”。

而对于那些偶尔点进来、选择性阅读的朋友,也可以理解。

毕竟,我本人也是个筛选信息的“挑剔读者”。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和你神魂相交倒是能给你一些力量没有那么的孤独。

数据确实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努力写出来的东西,不过是对自己有意义而已。

真正的突破,不是靠努力堆积,而是等待天授(具体的 case 里可能都不是我的文章质量甚至是微信的逻辑算法)的降临。


努力是废物,但它至少让我继续写

如果努力有用,那天才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那些靠努力爬坡的普通人,真正痛苦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再努力也只能是废物”。

可是,就算知道这一点,我还是在写第 101 篇。

也许写作不能带来结果,但它让我还能在某个时刻表达自己、相信自己。

哪怕我只能依稀勾勒出脑海中世界的轮廓,哪怕那些努力换来的只是可怜的数据,我还是会写。

因为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次的失败,更是一种和现实妥协的自洽方式。

以上都是自我安慰,这就是自媒体或者个人 IP 的意义。

废物也好,努力也罢,这就是第 100 篇文章的意义。

至于第 101 篇、第 102 篇、第…篇会不会写出 10W+?随它吧。

就像我们常安慰失意的人说“厚积薄发”。

也但愿如此,而且我希望这个“发”是振聋发聩的“发”。

谁让你们说我是人间清醒,我也只能继续等着“天授”,尽可能去做靠近。

  • 标题: 第100篇文章,没有写出10万+的我是该说努力还是废物
  • 作者: Anjou Duan
  • 创建于 : 2025-01-18 17:47:40
  • 更新于 : 2025-01-18 17:48:52
  • 链接: https://heycsm.com/2025/01/18/第100篇文章,没有写出10万-的我是该说努力还是废物/
  • 版权声明: 本文章采用 CC BY-SA 4.0 进行许可。
评论